五倍兵力反被杀穿? 库尔斯克溃败后,德军如何用苏军尸体写下止损神话!
1943年8月,东线战场弥漫着诡异气息。 刚刚赢得库尔斯克钢铁碰撞的苏军,集结186万大军向南推进。坦克洪流碾过焦土,炮火映红天际,所有人都以为德军将一溃千里。 可短短两周后,战场上出现魔幻一幕:苏联最精锐的第一坦克军瘫在泥地里,燃油耗尽的T-34被德军拖走当废铁回收;第六近卫军的番号几乎打光,新兵颤抖着捡起阵亡战友的步枪;本该"全线崩溃"的德军,却在30公里外架起反坦克炮冷笑,用苏军6倍的人命当学费,他们给全世界上了堂"败局止损"大师课!
7月12日库尔斯克战役落幕时,希特勒的"堡垒行动"已化作废纸。 南北两线德军损兵过万,虎式坦克残骸冒着黑烟,苏军六大方面军像铁钳般合围而来。 朱可夫在指挥部拍桌子:"年底前把法西斯赶出祖国! " 兵力表似乎印证着豪言:
▶ 火炮17倍碾压! 苏军1.6万吨钢铁倾泻
▶ 坦克3倍碾压! 3300辆T-34冲锋
游击队在后方扒铁轨,德军补给线三天一断
德国第二装甲集团军司令莫德尔看着战报沉默,他手上仅有12万人,不及苏军兵力零头。
绝境? 北线"砌墙大师"笑了。
当苏军西方面军扑向奥廖尔,莫德尔突然亮出底牌:三成兵力始终藏在二线。 前线刚接火,工兵已在后方10公里挖好反坦克壕。 "梯队滚轮战术"随即启动:第一道防线且战且退,退到二线立刻钻进工事;刚站稳脚跟,第三道防线又在更后方开建。 苏军坦克冲进奥廖尔时,城里只剩空罐头盒和雷区,莫德尔用500辆残破坦克,把70万苏军耗在35公里烂泥地里!
与此同时,南线曼施坦因正导演更疯狂的戏码。
8月3日,苏军114万大军启动"鲁缅采夫行动"。 哈尔科夫郊外,2400辆T-34组成楔形阵冲锋。 德军阵地上仅有237辆坦克,兵力悬殊到参谋部建议直接后撤。 曼施坦因却撕掉撤退令:"放他们进来! " 比尔哥罗德在烟火中"失守",哈尔科夫被"放弃",苏军前锋深入德军腹地40公里。
真正的绞肉机在8月18日启动。
当苏军坦克燃油警报亮起时,埋伏两翼的"骷髅师"重坦突然封死退路。 "大德意志师"装甲集群斜刺里杀出,将苏联第三机械化军切成碎块。 被堵在洼地的T-34成了活靶子,德军IV号坦克顶着炮火抵近射击。 硝烟中传着冷笑:"他们以为我们在逃命? 其实在给棺材钉钉子! " 仅一周,苏军三个精锐集团军伤亡簿飙红:第一坦克军减员67%,第六近卫军步兵连拼到剩8人。
到8月23日哈尔科夫"光复"时,代价触目惊心:
☠️ 苏军阵亡/失踪超40万,伤兵塞满野战医院
☠️ 坦克损失突破4500辆,路边遗骸摞成废铁山
☠️ 实际推进距离:北线35公里,南线40公里
而在第聂伯河西岸,德军野战炊事班正炖着土豆汤。 他们用不到11万伤亡保住了主力,撤退途中甚至缴获38辆完好T-34,这些钢铁将被送进鲁尔工厂,熔铸成新的装甲!
战地记者拍下经典画面:泥泞中,苏军工兵正拖拽陷落的坦克,不远处德军三号突击炮缓缓后撤。 两军相隔千米默契停火,仿佛都在咀嚼那个真理:胜利未必看谁攻得猛,更要看谁输得起! 当莫德尔用梯次撤退把战场变搬砖工地,当曼施坦因拿城市当诱饵钓人头,他们证明了一件事:能把绝境玩成止损艺术,败军也有资格青史留名!
(德军卡车载着缴获的T-34炮塔驶过第聂伯河浮桥,摄于1943年8月28日)
配资网上配资,炒股配资178论坛网,平台配资炒股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